2024
再度獲選納入「FTSE4Good新興市場指數」及「臺灣永續指數」成份股。
「第十屆公司治理評鑑」名列上市公司前21-35%。
可成董事長再度名列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評選為「台灣CEO一百強」。
取得精能醫學CDMO營業資產,進一步提升集團跨足新領域之關鍵實力。
執行庫藏股買回。
2023
再度獲選納入「FTSE4Good新興市場指數」及「臺灣永續指數」成份股。
「第九屆公司治理評鑑」名列上市公司前21-35%。
購置台北市大安區商辦作為台北營運中心。
連續五年與台南市政府教育局簽署「攜手推廣運算思維」合作備忘錄。
執行庫藏股買回。
2022
可成董事長獲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評選為「台灣CEO一百強」第七名。
再度獲選納入「FTSE4Good新興市場指數」及「臺灣永續指數」成份股。
取得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認證。
「第八屆公司治理評鑑」名列上市公司前21-35%。
執行庫藏股買回。
2021
與工研院合作「次世代整合式手術器械開發」專案,共同開發「精準雙模態微創手術系統」。
取得ISO 13485醫療器材品質管理系統認證。
出售可勝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及可利科技(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100%股權予蘇州新瑞勝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及蘇州新瑞利運營管理有限公司。
執行庫藏股買回。
2020
與台南市政府教育局再次簽署合作備忘錄,執行運算思維推廣專案。
可成董事長獲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評選為「台灣CEO一百強」之冠。
三度榮獲教育部體育署頒發「運動企業認證」獎章。
出售可勝科技(泰州)有限公司及可利科技(泰州)有限公司予藍思科技集團。
執行庫藏股買回。
2019
集團合併營收達新台幣916億元,連續三年逾九百億元。
獲1111人力銀行評選列入科技業前20大幸福企業風雲榜。
獲行政院頒發「國家永續發展獎」【企業類】入選獎。
與台南市政府教育局簽署合作備忘錄,執行運算思維推廣專案。
獲全球品牌雜誌(Global Brands)頒發最佳電子製造公司「Best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Company」。
可成科技(宿遷)有限公司獲選為「蘇宿工業園區消防安全管理先進單位」。
2018
集團合併營收達新台幣954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獲Financial Times評選為「2018年亞洲1000大高成長企業」。
南科工一、二廠通過經濟部工業局清潔生產評估系統符合性判定。
獲日經新聞評選名列「日經Asia 300」第15名。
獲美國富比士雜誌評選為全球二千大企業(Forbes Global 2000)具成長性公司第188名。
獲美國富比士雜誌評選為「全球數位企業100強」第24名、台灣企業第一名。
可利科技(泰州)有限公司獲選為「2018年度標竿企業創建先進單位」。
2017
集團合併營收達新台幣933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成立可達科技(宿遷)有限公司。
獲美國富比士雜誌評選為全球二千大企業(Forbes Global 2000)具成長性公司第178名。
獲美國富比士雜誌評選為「全球二千大企業之跨國頂尖企業」第51名。
獲日經新聞評選為「日經Asia 300」第14名。
響應經濟部自願性綠色電價制度計畫,認購綠色電力1,000,000度,約可減少528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獲中華徵信所列入「台灣前五千大企業」。
取得ISO 14046水足跡驗證。
2016
成立可利科技(泰州)有限公司。
可成董事長獲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評選為「台灣最佳五十大CEO」第三名;公司名列「科技與電腦週邊設備」企業第一名。
獲日經新聞評選為「Asia300企業實力」前十名。
獲教育部體育署頒發「2016年運動企業認證」獎章。
獲台北經營管理學院頒發「2016傑出大陸台商獎」。
2015
集團合併營收達新台幣824億元、淨利達新台幣251億元,皆創歷史新高。
獲富比世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五十大企業」,為台灣唯一入選企業。
2014
集團合併營收達新台幣552億元、淨利達新台幣178億元,皆創歷史新高。
成立Norma International Co., Ltd.、可發科技(宿遷)有限公司。
增資可成科技(宿遷)有限公司、可功科技(宿遷)有限公司。
捐款高雄氣爆賑災急難救助金。
2013
集團合併營收達新台幣432億元、淨利達新台幣138億元,皆創歷史新高。
獲經濟部國貿局頒發2012年出進口績優廠商。
2012
集團合併營收達台幣370億元、淨利達新台幣108.9億元,同創歷史新高。
獲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評選為全球成長最快速前一千大企業。
獲數位時代評選為「2012台灣科技100強」;亞洲地區科技綜合類名列17、獲利率名列第5、營收成長名列第7;台灣地區綜合類名列第5、獲利率名列第3。
成立可功科技(宿遷)有限公司、可勝科技(泰州)有限公司。
2011
集團合併營收達新台幣359億元、淨利達新台幣106.7億元,同創歷史新高。
發行第一次海外存託憑證670萬單位,募資2.2億美元。
發行第二次國內可轉換公司債新台幣45億元。
獲行政院頒發「創造就業貢獻獎」。
獲經濟部工業局頒發「2011台灣創新企業百強」。
獲數位時代評選為「2011年台灣科技100強」。
增資可成科技(宿遷)有限公司、可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可勝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可利科技(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
捐助311東日本大地震災區宮城縣。
2010
集團合併營收達台幣218億元,創歷史新高。
擴充CNC加工機設備發展一體成型鋁鎂合金智慧型手機外殼,為全球3C領域擁有最具規模CNC設備之機構件廠商之一。
可成科技(宿遷)有限公司開始量產。
2009
取得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認證。
辦理盈餘轉增資,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6,649,085千元。
發行國內可轉換公司債新台幣5,000,000千元。
投資大陸100%持有子公司9,300萬美元。
2008
辦理盈餘轉增資新台幣581,242千元,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5,997,159千元。
購置南科二廠。
轉投資設立可成科技(宿遷)有限公司(Catcher Technology (Suqian, China))。
2007
獲中華徵信所「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評選為投資大陸十大標竿集團第一名、最具海外上市資格之大陸十大分子企業第二名。
辦理盈餘轉增資新台幣1,274,442千元,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5,415,917千元。
調整集團投資架構,於香港、新加坡分別成立子公司。
2006
獲富士比(Forbes)評選為亞洲200名最佳企業之一、亞洲200家穩建成長中小型企業(200 Asia-Pacific public companies with less than $1 billion in revenue and consistent top- and bottom-line growth)之一。
獲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評選為亞洲50大企業第19名。
獲標準普爾(S&P Global Ratings)評選為未來藍籌股。
成立可利科技(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Meeca Techn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台灣廠購置CNC加工機及其他機器設備。
辦理盈餘轉增資新台幣1,194,729千元,加上海外可轉換公司債轉換,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4,141,365千元。
2005
獲中華徵信所「大陸台商1000大調查」評選為「獲利率最佳廠商」及「綜合經營績效」第三名。
辦理盈餘轉增資新台幣782,327千元,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2,821,616千元。
募集發行本年度第一次海外可轉換公司債美金80,000千元。
轉投資設立亞奇拉科技(蘇州)有限公司(Aquila International (Suzhou) Co., Ltd.)。
可勝蘇州廠正式量產。
2004
獲中華徵信所「大陸台商1000大調查/綜合經營績效」第一名。
辦理盈餘轉增資新台幣325,598千元,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1,876,588千元。
海外可轉換公司債經轉換美金1,500千元,轉換價格新台幣105元,資本額增為新台幣1,881,469千元。
成立可勝蘇州廠(Topo Technology (Suzhou) Co.)。
2003
辦理盈餘轉增資新台幣213,607千元,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1,550,990千元。
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美金50,000千元。
2002
發行第一次有擔保公司債新台幣7億元,年利率2.795%。
因應新產品開發及產能擴充,購置CNC 加工機、無塵室手機塗裝設備。
跨足桌上型電腦機殼業務,獲國際大廠訂單。
大陸蘇州廠正式量產出貨。
辦理盈餘轉增資新台幣265,862千元、資本公積轉增資新台幣51,025千元,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1,337,383千元。
2001
購置冷式鎂合金壓鑄機、鎂合金壓鑄機、鎂壓鑄取出機器人及塗裝機器人。
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計畫獲經濟部工業局核定通過。
遷入仁愛新廠。
辦理盈餘轉增資新台幣176,083千元,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1,020,496千元。
9月17日正式掛牌上市買賣。
獲國際大廠APPLE、MOTOROLA、LG及SAMSUNG產品認證;接獲PDA及手機機殼訂單,正式大量出貨。
2000
辦理現金增資8,000千股,募集資金新台幣13.2億元,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560,542千元。
辦理盈餘轉增資新台幣283,871千元,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844,413千元。
與清華大學簽訂「往復式擠型法」特定專利技術授權契約,用於3C產品、航太及光學產品之鎂合金、鎂基複合材料之研發改良。
購置冷凍毛邊去除機、壓鑄取出機器人、研磨機器人、高速加工機;研發電腦軟體、模流分析軟體;向台糖承租2萬2千坪土地,興建仁愛廠廠房,大幅擴增產能及營運規模,邁向世界級生產技術及垂直整合製程。
1999
增購鎂合金壓鑄機、CNC加工機及模溫機;購置一廠房擴充產能。
辦理盈餘轉增資新台幣133,512千元、現金增資2,000千股,募集資金新台幣100,000千元,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480,542千元。
11月1日正式掛牌上櫃買賣。
1998
增購鎂合金壓鑄機、CNC加工機、烤漆線;購置二廠房擴充產能。
中華開發工業銀行(China Development Industrial Bank)購入7.81%股權,成為公司法人股東。
規劃營運流程全面電腦化;獲COMPAQ、DELL認證或洽詢相關業務。
辦理盈餘轉增資新台幣134,400千元、員工紅利轉增資新台幣630千元,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327,030千元。
1997
獲BVQI ISO 9001認證。
辦理現金增資新台幣80,000千元、盈餘轉增資新台幣32,000千元,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192,000千元。
董事會決議提出上市(櫃)申請。
公司更名為可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時辦理公開發行。
1996
辦理盈餘及資本公積轉增資各新台幣20,000千元,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80,000千元。
正式量產筆記型電腦鎂合金機座,為國內首例散熱及電磁波干擾(EMI)問題解決方案。
1995
與宏碁公司(Acer Corp.)合作開發筆記型電腦鎂合金壓鑄件。
1994
辦理現金增資新台幣15,000千元,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40,000千元。
獲DNVI ISO 9002國際品保系統認證,開始為宏碁公司(Acer Corp.)開發筆記型電腦鎂合金壓鑄件。
1992
辦理現金增資新台幣10,000千元,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25,000千元。
高精密壓鑄件量產能力已臻成熟,成為國際磁碟機大廠正式供應商。
1991
引進瑞士真空壓鑄技術,提升鑄件品質。
開始外銷硬式磁碟機座、機殼至新加坡。
1990
辦理現金增資新台幣10,000千元,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15,000千元。
積極出國參展並拜訪美、加、日、德、比、荷等國潛在客戶,取得國外鎂合金壓鑄件訂單,用於製造行動電話。
鎂合金壓鑄技術已臻成熟,具備國際競爭力。
1989
遷廠至台南縣永康市環工路79號。
自西德引進全台第一具鎂合金熱室壓鑄機,用以生產硬式磁碟機讀取器搖動臂。
引進日本東芝機械800 噸鋁壓鑄機及真空壓鑄設備,用以生產耐高溫(400℃)鋁壓鑄件,外銷日本。
1988
購置永康工業區1,500坪用地,大幅擴充營業規模。
1987
取得「普安」(Prime)試作訂單,開始生產5 1/4" 磁碟機讀取器搖動臂。
1986
辦理現金增資新台幣3,000千元,實收資本額增為新台幣5,000千元。
開始量產硬式磁碟機機座,供應當年國內最大廠商「微科」(Micro Science Technology);投入開發鎂合金壓鑄技術。
1984
創立於台南市海中街77巷60號,登記資本額新台幣2,000千元;開始研發用於硬式磁碟機之鋁合金壓鑄件。
Addr /710 台南市永康區仁愛街398號     Tel / 886-6-2539000   Fax / 886-6-2537500
2012 © CATCHER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LEGAL POLICY / DESIGNED BY WDD